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电商新模式下沉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电商新模式下沉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“京腾合作”再出重招,社交电商最后的蛋糕将如何瓜分?
以工具论的角度来看,腾讯是超级社交工具,京东是购物选择比价工具,工具与工具的组合合作,在未来将会越来越频繁。
京腾合作,新瓶装老酒也好,创新新玩法也好,在我来看,是再次证明了基于工具为基础商业革命开始大力发酵。
只是需要注意的是,工具本身不具备内容属性与温度属性,用工具的人是否具有内容生产能力和温度感觉,工具所产生的威力也自然不相同。
社交电商成功与否的前提社交定位、发起人以及运营人的操盘能力。
送给所有意向做社交电商的朋友一句话——你有多功利,项目死的就有多快!
前几天,码了一篇文字,说的大概就是这个主题。内容如下:
因种种原因饱受质疑的京东,最近总算稍稍缓和了一下舆论风向,这主要得益于两大利好消息。
首先,京东一季度拿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,营收1211亿元,净利润73亿元,同比增长超380%。经历种种风波的京东,能够拿出这样一份亮眼的数据,的确有些出人意料,算是在漩涡中暂时稳住了方向。另一点,京东守住了在微信的一级入口,可以继续利用微信巨大的流量***。
据悉,京东花了8亿美元高价,才保留微信一级入口三年时间。京东为何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这个入口呢,究竟值不值的?阿里和腾讯前几天发布的财报,对搞清楚这个问题,有一定的帮助。
目前,电商市场经历了10年黄金发展期,出现过阿里巴巴在美国敲钟上市等很多重大***,但如果在这不算长的10年中,挑选出一个更具代表性的年份,2014年可能更有标志性。虽然2014年并非电商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动的一年,但包括京东和淘宝在内的电商平台,纷纷开始重视到三四五线城市场的潜力,并喊出进军乡镇市场的口号,“大城市+乡镇市场”的双线战略蓝图,开始跃然纸上。
当时,一二线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势头,增量空间仍未见顶,各大电商平台还可以生活在“舒适区”。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,电商平台在进入下沉市场时,力度不够大,决心不够强,除了一些乡村“刷墙”广告外,并未在市场策略上留下太多印象,颇有点“雷声大雨点小”的感觉。
但是,在拼多多出现后,这种情况出现了变化。凭借亲友间的拼团,拼多多更具诱惑力的低价,强势出现在城镇和乡村市场。我们不能说阿里和京东不努力,他们可能更多从战略高度来思考问题,想的是要逐渐完善物流体系和供应链,一步步地下沉到乡镇市场,但拼多多却凭借“价格”诱惑,直接完成“空降”。由此不难看出,战略规划不仅要高大上,还要简单、直接、高效。拼多多的成功就可以归结为,用更简单高效的策略,达到了用“时间”换取了“空间”的效果,打很多电商巨头一个措手不及。自此,对阿里和京东来说,进入乡镇市场,就从原来可以慢慢推进,变为了必须迅速拿下。
随后,京东、淘宝开始进行大力反击,京东的拼购,淘宝的抢购和天天特卖等业务模块,受到更多重视与***倾斜。但从结果看,马云的阿里系取得的市场效果更好。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显示,淘宝和天猫新增1亿用户,其中77%来自于下沉市场。数据显示,同时装有淘宝和拼多的用户,已达到72%。